市政协历届历年入选自治区级(含)政协理论研究获奖论文
来源: 发表时间:2023-10-10

1.加强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宾市政协 贾陆新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环节。人民政协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好性质定位,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协商议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做好凝心聚力、凝聚共识工作。

一、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政协的历史起点看,凝聚共识是党中央赋予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光荣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是党中央的要求,是党中央安排的重任。194843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同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号召。这是建国前夕,党中央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集中讨论、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新中国伟大举措。党中央的“五一”口号历史性的赋予了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凝聚共识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

从政协的发展历程看,凝聚共识光荣使命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使命是与人民政协相生相伴,伴随着人民政协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定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系列会议成果,体现了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成果。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把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优良传统,把各个历史时期、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从政协的性质定位看,凝聚共识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我们党对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拓展深化和实践总结,最终确定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个性质定位明确了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是决策机构,“不是参议院,不是西方那种分权机构,也不是反对党发出不同声音的地方”,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这个平台上有知情权、话语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商国是。这种大团结大联合的形式,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更有利于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在多样性中推动形成新的共识,把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推动各族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频共振、同心同向。

从政协的主要职能看,凝聚共识使命贯穿政协主要职能全过程。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过程,就是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过程。政治协商是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协商,民主监督是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寓监督于协商之中”的监督,参政议政是经过调查研究、协商讨论后,通调研报告、提案、建议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履行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从调查研究、收集情况信息开始,到讨论协商、形成意见建议,再到意见建议实施、实现,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协商”,都是在聚同化异凝聚共识,直至最后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在协商过程中,人民政协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不断深化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制度化实践,找到全社会意愿和最大公约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二、来宾市政协凝聚共识的实践经验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协商议政中凝聚共识。来宾市政协注重议大事、抓大事,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建言建在“需要时”。重点关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改善等重大工作,积极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企业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引导委员认真履职,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汇集民意、反映诉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广集良策促进决策优化,广聚共识推动决策实施。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来宾好商量”全媒体协商等协商活动中,把发言、提问、回应、讨论作为重要环节,鼓励认真讨论而不各说各话、各抒己见而不偏激偏执,在交流中完善建议,使政协履职的过程真正成为助推凝聚共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020年组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管护工作调研,以《关于加强区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管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提交自治区政协会议,被列为自治区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努力下,形成管护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方便群众出行的共识,推动全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管护经费新增投资16亿元,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得到维修维护,极大改善群众出行交通条件。

坚持走访联系制度,在团结联谊中凝聚共识。走访联系活动是做好凝聚共识工作的基础、取得成果的有效途径,使政协组织联系更加紧密,凝聚共识作用发挥更加有效。来宾市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认真做好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联谊工作。通过谈心谈话制度、走访和看望委员制度、专委联系界别委员制度、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等,开展座谈交流活动,了解情况、凝聚人心。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尊重和保障他们通过政协平台发表意见的权利,支持他们参与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等,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在团结联谊中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引企入桂 委员行动”中,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策,形成为来宾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共识。2021年,市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参与招商对接洽谈项目86次,签约项目28个,累计投资100多亿元,提供招商信息183条,提交有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共65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坚持探索创新实践,在履职新机制中凝聚共识。在“来宾好商量”全媒体协商中凝聚共识,多次组织政协委员、部门领导、群众代表、专家学者等,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2021年全市政协共开展7场“来宾好商量”全媒体协商,达成共识提出意见建议68条,解决了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商量”释疑解惑,达到凝聚共识的目的,丰富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人民政协报以《唱好履职“好声音”》报道了这一做法,广西卫视等媒体播出了自治区政协主办、来宾市政协承办的《桂在协商》节目:“一颗沙糖桔的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委员活动小组调研协商中凝聚共识,成立12个委员活动小组,把市政协委员按界别和住地情况分别编入12个活动小组,以活动小组为单位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20224月,由九三学社、教育、体育、医药卫生等界别组成的第3活动小组经过调研走访,了解到市某路段周边分布有3所学校,在校师生8000余人,上、放学时段人多车多,一些送学的家长随意停车、掉头或者经过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道路拥堵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委员们协调学校领导与公安交警部门现场讨论协商,形成了学校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加强校门口人员值守,公安交警部门严管、增设“绕行”指示牌等共识,解决了道路拥堵和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群众很满意。

在委员联络站协商中凝聚共识,全市建立74个乡镇(街道)委员联络站。2021年组织联络站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查实情、了解诉求,就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协商100多次,助推解决问题131个,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56条,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切实把协商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探索实践了凝聚共识到基层的新路径。

三、 做好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建议

坚持党的领导,把定凝聚共识的政治方向。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讲政治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原则不动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凝聚共识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政协事业正确的政治方向。

发挥专委作用,建设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专门委员会在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过程中,“是政协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自治区政协《关于加强改进自治区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意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中心环节”。政协专门委员会一头联系机关,一头联系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联系上下的作用,在政协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承载体,坚持“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肩负着把党的声音传递下去的重任。专委会在组织和服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各类协商活动中,广泛联系委员、深入联系界别群众,更好地收集意见建议,发挥着把社会各界的愿望和诉求反映上来的责任。

激励委员担当,激发凝聚共识的内生动力。政协委员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最后一公里。委员产生于党派团体和界别群众,与其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党派团体和界别群众中有影响力、号召力和亲和力。增强委员的责任意识,激发政协委员凝聚共识的的内生动力,能够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凝聚共识从各党派团体代表人士扩大到各个党派团体全体,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深入到各族各界全体,使凝聚共识工作提质扩面。委员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当中,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加坚定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真正实现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目标。

搭建履职平台,为凝聚共识添助力增活力。履职平台是委员履职活动的载体和抓手,是凝聚共识的阵地。开展好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各类协商活动是重要渠道。组织好视察和考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工作是必要抓手。创新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线上协商、界别活动小组协商、乡镇基层委员联络站协商、委员工作室协商,以及开展书香政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等是协商平台的丰富和发展。丰富和完善履职平台,不断发展深化和畅通委员履职渠道,委员凝聚共识的空间得到扩大,凝聚共识的舞台更加广阔,凝聚共识的效率会更高,成效会更大。只有高度重视履职平台的搭建,才能够为委员开展凝聚共识工作添助力增活力,让委员在一系列履职平台上建凝聚共识之功,立大团结大联合之业。

 

2.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宾市政协  罗祖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因此,深入认识五个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深刻内涵和构建路径,有利于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文化认同是“五大认同”的纽带

(一)文化认同概述

什么是认同?认同是一种赞许的态度表达,当人们在确认某种认同时,必然要经历一个认识的比较、选择和判断,最终作出理性的选择,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心理确认。现实的认同既是对历史的结果认同,又是对未来前景认知的形成基础,现实认同的程度影响着未来目标认同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文化认同不仅涉及语言文化,还涉及民族文化、各种日常生活文化,以及深层的文化意义体系和文化模式。

(二)正确认识“五个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

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在对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构成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1.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前提。只有认同,才能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去缔造和捍卫。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八十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时讲到: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基础。五个认同的基础在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的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2]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纽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兴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把对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生,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对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重要保证。

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归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五个认同的最终归宿。

    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最持久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工作九条重要经验之一。深刻阐述了文化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有利于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一)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深化其它四个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而前苏联20万名党员时赢得十月革命,带领200万党员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拥有2000万名共产党员时,却拱手让出了执政权,把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果实葬送了,究其原因种种,放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认同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共产党衣钵的久加诺夫,作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却在办公室悬挂诗人普希金画像,既是对布尔什维克创始人、著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忽视,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代表的文化传承的的一种抛弃。因此,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如,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活动。

二)文化认同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创造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因此,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根基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广西来宾有壮族、汉族、瑶族等39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212.51万人,占总人口78.87。虽然建市不到20年,但是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一直长盛不衰。以文化认同为纽带,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来宾市建设了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市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屯农家书屋等,打造了壮族三月三 等民族节庆文化;和谐文化在基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尤其是三求(求知求技求乐)工程实施成果丰硕,村村有兰球场、文艺舞台、图书室。在来宾夜夜兰球歌舞声,天天朗朗读书声随处可见。全市6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各打造了各自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兴宾区鳌山壮族布伢节庙会、象州马坪壮欢歌圩、武宣县八仙女文化节、忻城县中秋土司衙署小马仔供月活动大典、金秀县大瑶山团结公约和瑶族盘王节、合山市龙王壮族民俗文艺节等;推出了一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象州壮欢,在主要壮族聚居地的象州县马坪乡传承与发展壮欢非遗民族瑰宝,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认可,逢年过节必唱壮欢,科普宣传壮欢搭台等等,于2018年赴俄罗斯文化交流演出并获铜牌奖,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壮欢”不但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而且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三、以文化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中华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总和。[5]中华民族儿女一家亲,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团结奋进,形成一种无形的民族精神合力,指引前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明确指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充分认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来宾市打造民族文化进城汇演、民族传统体育等文体平台,《逛新村》荣获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最奖——精粹奖,《蔗乡女》、《瑶都神韵》分别荣获广西桂花奖银奖和铜奖;2017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来宾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加广西第十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综合成绩全区前列,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党中央决定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让广大党员始终牢记初心,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因此,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要做好四史教育。

(三)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一家亲越来越深入人心,融入各民族血脉。来宾把各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喜迎天下八方来客,政协委员使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用起步就要争先,开局就是提速的干劲,谱写了许多华丽篇章。如,2019年全市群众安全感达到97.65%,排名广西第一,得分和排名均创历史新高;荣获2017-2018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2019年度全区平安市、综治考评年度一等等次,2020-2021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区第一方阵;如期实现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三清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合山市精神扶贫做法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肯定性批示,2022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到忻城县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时,给予来宾市充分肯定。

 ()发挥政协凝聚共识作用,以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强大力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识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重要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文化认同的强大精神纽带把各族儿女紧紧团结起来,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力量。来宾市政协深入探索开展书香政协 香飘来宾”“让信仰之光永远绽放委员读书学习交流活动等。设立线上线下政协书屋、委员书屋21个,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讨论会,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实现委员学习场地共享、书籍共享、收获分享,并注重推动学习活动向基层延伸。在市政协机关设立委员书屋,在市直委员活动小组增设委员小书屋,引导委员注册学习强国”APP,拓展政协委员读书学习阵地,推动读书活动的过程成为加强文化认同、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引导各民族组成的委员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诤言、出实招、谋良策,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如,委员张雪玲撰写的《关于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提案,委员邓亚保撰写的《关于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畅通制造业融资渠道》提案被列为2022年自治区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分别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维平和自治区副主席秦如培督办。来宾市委、政府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2022-2024年)(简称创市三年行动),发挥五个示范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起示范作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夯实五大基础之一。如今的来宾,各族学生心手相连、互学共进成为常态,“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遍及桂中大地。各民族人民群众和谐相处,友好交流,婚姻自由成为常态,从不发生民族之间纷争,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不断深入,民族团结示范成为来宾的金字招牌。

今日的来宾,260万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文化认同为纽带,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画出最大同心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建设伟大祖国的磅礴力量,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