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壮族布伢文化
来源:来宾市政协史料征集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11-21

兴宾区(原来宾县)民间保存有形态古老、形式多样、内涵主富的由布伢(即花婆神,亦称花林圣母)信仰和崇拜构成的壮族布伢文化体系。布伢是壮族人民信仰和崇拜的始祖母神、生育神和儿童的保护神。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花图腾崇拜,人们希望通过某种特定的崇拜仪式,达到人丁繁衍、氏族兴旺、后继有人的目的。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关于布伢信仰崇拜文化逐步形成、盛行起来。兴宾区民间布伢庙众多,尤其盛名之下的寺山镇陈王村鳌山上的鳌山庙,素有“广东佛山,来宾鳌山”之美誉,影响极广。同时农家室内大都安放有花婆神位(即床头婆),以保儿童健康成长。

各地壮族民间以布伢(花婆)庙为主要载体,以布伢(花婆)信仰与崇拜为核心而构成的布伢文化体系,其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口头形态的有布伢神话传说和师公经文,物质形态的主要是布伢庙(民间俗称为花婆庙等及所供奉的布伢塑像和布伢神位(也称为床头婆)。节庆活动方面则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的花王节和农历六月初六日布伢诞日(花婆生日)等庙会。在习俗方面有问花、安花习俗、还愿习俗等,不同的习俗都有各自不同的程序和仪式,并必须由当地师公来完成。但是,在祭拜床头婆时则不需要做任何仪式。

兴宾区布伢(花婆)文化,经过近80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花婆庙为依托,有各民族广大群众参与的在固定场所、固定的时间内举行特定的大型布伢诞日节庆等民俗活动,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久盛不衰并保持古老原生态布伢信仰崇拜习俗的多元化特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群体信仰崇拜和家庭个体信仰崇拜的行为特征,人性化特征和人格化明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以人为本的社会特征。

作为壮族社会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兴宾区壮族布伢文化,源远流长,流传广泛,深入人心,真实地反映了壮族先民原生态的生殖信仰与崇拜,是壮族及其先民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思想观念的折射,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