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政协委员齐发声:“通”达民心 “道”出自信
来源:来宾市融媒体中心
发表时间:2025-01-21
1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宾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市行政中心礼堂开幕。为更好展示来宾新气象新变化,搭建委员、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今年来宾市“两会”期间,区市县三级媒体联动,举办“委员通道”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共有8名市政协委员在通道驻足发声,分享履职感受,展现履职风采。
今天(1月21日),市政协委员兰培文、胡夏莉、陈芝玲、罗金城走进“委员通道”,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聚焦民生热点,反映人民心声,畅谈来宾发展。
兰培文
来宾市政协委员
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广西壮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来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维护民族团结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来宾市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上,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发力呢?
答:来宾市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民心共美,共创同心来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级教育,积极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建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基地,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民富共美,共创幸福来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抓好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惠及各族群众。
三是民融共美,共创多彩来宾。加快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建立便民服务场所,如“红石榴家园”等,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是民寿共美,共创美丽来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保护传统村落,打造美丽家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五是民睦共美,共创平安来宾。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胡夏莉
来宾市政协委员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山妹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
问: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发展什么产业,谋划什么项目至关重要。谋划产业项目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才能让农民群众想干项目、敢干项目、干好项目?
答: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认为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先得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村,参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更好的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比如依托独特地貌开发旅游民宿,徒步等户外运动项目,利用传统非遗手艺打造特色食材等等。如,金秀旅游产业开发的簸箕宴、中草药食材、瑶浴等特色项目,还可以将特色产业与文化创意结合,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金秀茶农多为自家种植,茶园管护和制茶方式各异,因此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且茶商收购价格不稳定,影响了茶农的种植规划和产业发展。为此,我采取了圈下茶山、引入茶企业、整合茶农资源的办法,通过签合同保底收购、给予干股分红,激励茶农参与。公司统一管理茶园,规范化生产流程,提高了茶叶质量。经过摸索,公司创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路线,成功带领茶农增收致富,目前每户年均收入已达到6万元左右。所以,我认为应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探索 “公司 + 农户 + 基地” 等新模式,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农户负责生产,基地提供标准化生产平台,共同推动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陈芝玲
来宾市政协委员
来宾市工人文化宫(市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
民革来宾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问:来宾市应该如何完善快递从业人员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快递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呢?
答:快递从业人员已成为来宾市劳动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快递从业人员保障机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平台企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组织等多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建设成全社会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让快递从业人员切实享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为此,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在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劳动权益方面,应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险福利等事项;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缴纳住户公积金;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内部设立专业性调解组织,以专业身份介入和调解有关矛盾纠纷。
二是在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发展权益方面,要建立快递员的职业晋升渠道,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服务质量。这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也有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推进快递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引导快递企业将职称评审与员工薪酬制度关联。
三是在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健康权益方面,鼓励企业建立帮扶互助保障基金,在员工遇到重大疾病、安全事故、意外伤害等给予一定相应帮扶。
罗金城
来宾市政协委员
忻城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问:来宾市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可以采取哪些举措更好地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呢?
答: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对于来宾教育的提质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增进共识。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工作,帮助家长从法律层面认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意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之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业安排、习惯养成等方面构建协同、互补的家校共育关系,共同呵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是健全和规范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相关服务机构的审批和工作人员准入、监管考核等管理制度,使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是打造一批专业化协同育人队伍。建立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人才专家库,定期对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同时,建立家庭教育教材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转化为优质的课程,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四是用好一批社会化协同育人资源。拓展校外家庭教育空间,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同时,融合研学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强化协同育人效果。